认知革命(约7万年前)

  • 烹调技术的发明减少了食物所需要的咀嚼和消化的时间,让人类可以缩短肠道、降低能量消耗,有了发育大脑的余地。学会用火让人类能主动控制和利用自然的力量,有了发展的实力。
  • 智人能够淘汰其他的人种征服世界,是因为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大脑,让智人拥有了新的语言技能,不仅能沟通信息,还有了虚构故事的能力,这是智人集结人力、团结合作的基础。因为依靠互相认识、交流所能维持的团体大约是150人,而共同相信一个虚构的故事或存在就能打破团体规模变大产生的认知壁垒。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没文化的可以有相同的宗教崇拜,有文化的可以考虑共同利益,人之间的合作不再严格需要彼此认识和了解。
  • 认知革命以来,智人生活在双重现实中。一个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一个是能使人相信的想象中的现实。这种意识形态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再由基因的演变所主导,而是可以根据需求主动引导社会的变革,使人类社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这是智人胜利的关键。从此智人超越了生物学对人类行为和能力的基本限制,创造了文化和历史。
  • 有证据表明,自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在逐渐减少,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能够依赖别人的技能和成果,不需要精通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很好地生存。
  • 远古采集时代的智人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时,也少有传染病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普遍认为远古采集者是泛神论者,相信万物有灵。但是由于时间久远、生活习惯严重分化,目前还没有对远古采集者的可信的研究。
  • 远古智人学会了航海,因为自然和人口的压力移居到了其他大陆。气候变迁加上人类狩猎和火耕的影响,使其他大陆遭受了物种灭绝。智人的殖民消灭了地球上半数的大型陆地动物。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滥用,使得海洋生物也开始面临生态危机。

农业革命(约1万年前)

  • 农业革命最早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因为适合被驯化的少数几种动植物只生长在这些地方。
  • 农业革命并不完全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驯化少数几种动植物虽然增加了食物的总量,但人类也承受了改造自然的代价。人类从丰富的饮食结构变成只依赖于少数几种农作物,还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维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抵抗自然灾害,农耕所产生的土地所有权问题还会加剧人类之间的暴力冲突。虽然后续文明的发展得益于农业革命,但对于初代农耕人类来说,农业革命是弊大于利的。
  • 一种观点认为农业革命的产生是因为人类的误判,想让生活更轻松,却没有考虑到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导致最终反倒加重了生存的压力。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文化里发展出了信仰建筑,为了围绕信仰建筑建立住所,人类自愿生活得更辛苦,从采摘生活转为农耕生活。
  • 农业时代人类的活动空间缩小了,但需要规划的未来变长了。不断主动生产充足的食物,会造成人口的爆炸,让人类越来越难以回到碰运气的采摘生活,取而代之的是由农作计划主导的生存状况,所以农民不得不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努力维持生活水平。
  • 在农业时代的群体冲突下产生了精英阶层,他们为了实现统治的目的需要创造出一套虚拟的意象来维持群体的秩序,比如宗教、人权。这种虚拟意象要能让人们相信,至少不能明显违背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同时还要一代代对人们洗脑,最终让它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以它为基础思考,遵守这种虚拟的规则。越多的人服从统治,要打破规则就越难。
  • 蚂蚁和蜜蜂的群体秩序是基因决定的,天生就决定了社会分工,他们的行为模式也并不复杂。但人类社会的秩序是由一套庞大的虚构的故事和规则维持的,人类自身的基因和大脑并没有进化成熟到支持存储这么复杂的群体合作的生物信息,所以记忆的局限促成了文字的发明。
  • 人类不满足于用文字只记录无聊的数据,开始进行文娱方面的大量创作,使得文字记录越来越多,多到需要一种专门负责数据管理和检索的职位。组织文献的行为强化了社会分工和分层管理的理念,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 由于人类社会的秩序建立在虚构的规则之上,不能彻底避免歧视,所以出现了精英群体主导下的社会阶级、种族阶级等歧视性的制度。但维持社会秩序又似乎离不开阶级制度,因为人们不必浪费精力详细了解彼此,只需要知道各自所处的阶级,就能大致掌握彼此的社会分工以及相处的规矩。久而久之,阶级甚至会被人们视为天然正确而合理的存在。
  • 阶级制度大多是由偶然的历史事件促成的,完全是人类虚构出的制度,所以在不同群体里的表现相差很大,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却出奇的一致,说明性别歧视是与人类的生物学特征相关的。目前有几种理论试图解释重男轻女:肌肉理论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把体力优势转化成了政治上的优势。流氓理论认为男性基因里有更多的暴力和侵略倾向,更适合主导战争、统治群体。父权基因理论认为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发展出了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男性倾向于保留积极好胜的基因,女性倾向于保留顺从、接受照顾的基因。

人类的融合统一

  • 社会秩序是人类虚构、臆想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必然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当人们试图解决这些矛盾时,就容易把问题上升到文明的冲突。一方面,文明冲突引发了战争,另一方面,不同文明的碰撞又激励了人们的思考、创造,推动文明的发展。
  • 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看,人类文明是趋于融合的,就像如今所有人类都接受几乎同样的地缘政治体系、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科学体系,尽管不同群体存在着文化差异,但不会再像远古时期一样完全不懂对方的文化,有了冲突只能依靠战争解决,而是在一套公认的基本国际共识下进行争斗。
  • 随着全球贸易交流的进行,人类文明进一步融合,小群体的社会秩序慢慢孕育出了“世界一家”的理念。公元前的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世界一家”的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以及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 货币的出现是因为以物易物难以高效运行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社会中,一种通用的、中间性的交易媒介能够提高交易的效率,也让财富的转换、存储和运输变得更容易。
  •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 帝国的两个特征是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帝国是造成民族多样性大幅减少的主因之一,但帝国也通过剥削战败者创造了大量文化成就。
  • 帝国思想加速了文明的融合,因为处于统治的目的,帝国本身会刻意推动传播共同文化,主动对思想、制度、习俗、规范进行标准化。由于帝国思想的理念在于普遍和包容,所以结果不会是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文化灭绝,征服者会吸收不同的文化而让帝国形成一种融合后的文明,也就是文化的涵化和同化。
  • 当下的国际形势可以理解成正在走向一个统一的全球帝国。各个国家遵循着国际秩序进行合作,得以共同解决关乎人类利益的更宏大的问题。国家的独立性正在迅速消失,越来越难脱离全球性的组织。
  • 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社会规模越大它们就越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 泛神论时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世上所有的存在都是要平等尊重的。到了农业时代,人们打破了这种平衡,对动植物有了控制的欲望和需求,农业革命最初的宗教意义,就是让动植物从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变成了人类的所有物。当农业因为天灾人祸的影响暂时失控时,由于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万物平等,于是发明了鬼神崇拜来解释这种失控,试图与高于动植物的神明进行沟通,逐渐发展成了多神教信仰。人类地位的提升是多神论与泛神论的区别。
  • 大多数多神教都相信存在一个超越一般神灵的最高意志,真正与一神论不同的是,多神论的最高意志不带有任何私心或偏见,对人类的各种世俗的欲望、担心和忧虑毫不在意。最高意志包容着不同领域各有私心的一般神灵,所以多神论本质上就是开明、包容的。历史上的宗教迫害基本都是一神教对异教徒的暴力行为。
  • 当某些多神论者对自己信仰的某位神灵格外虔诚,就不再相信其上的最高意志,而是把那位神灵本身当做最高意志,于是从多神教里分化出了一神教。一神教的最高意志有私心和偏见,让人类可以直接和最高意志谈条件,所以人们更乐于接受一神教。
  • 从历史上看,一神论吸收了二元论、多神论、泛神论的思想。就像基督徒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
  • 除了信奉超自然神灵的宗教,还有信奉自然法则的宗教。如佛教信奉佛法,神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自然法则,指导自身的修行。

科学革命(约500年前)

  •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点不同: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运用理论取得新能力。
  • 承认无知是知识体系不断发展进步的驱动力,欧洲在1900年左右征服世界的最大功臣就是科学,而欧洲科学领先的原因就是先承认无知。先前的帝国主义征服世界是为了扩张领土和传播统治思想,但欧洲帝国主义的扩张还多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 发现美洲是科学革命的一大奠基事件,不但让欧洲人知道实际的观察比过去的传统更重要,而且像征服美洲的欲望也让欧洲人开始求知若渴。
  • 早期社会的经济不发达是因为人们不相信未来会更好,认为世界是固定大小的一块蛋糕,获得利益的唯一途径是互相争夺。在承认自己的无知后,人们开始相信只要投资进行研究,一切就能变得更好,有了这种信任的基础,人们就会减少争斗、着重发展经济。信任创造了信贷,信贷发展了经济。
  • 亚当斯密指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所以贪婪是好的,利己就是利他,因为人们相信个人获利也会使整个经济蛋糕变大。
  •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资本主义认为资本和财富不同,资本是人们主动投入生产的资源。这也是因为人们开始相信,生产是可以不断发展进步的,而支持这种信任的,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资本主义影响了欧洲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资金从税收逐渐转为信贷,商人和银行家直接成为统治精英,因为投资有利润回报,所以帝国能通过信贷筹集更多的资金。鸦片战争就是典型的国家为资本家服务,国家在鸦片商的施压下向中国宣战。
  • 资本主义以利润为至高目标,所以让社会上出现大量不平等的压迫现象。所以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互相看不上。
  •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转换的革命,不断增加可用的能源,来支持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期望。
  • 工业革命时期,国家和市场取代了家庭和社群的物质功能,并创造了想象的社群来代替原始社群的情感功能,比如民族和消费大众,将人们捆绑在一个想象中的大家庭里。
  • 科学技术让人们可以打破自然选择的法则。